1. 首页
  2. 信息发布
  3. 工作动态
  4. 正文
2008年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形势分析暨中国渔业国际贸易跟踪研究专家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2008-12-10 13:18:00 中国水产学会 战略研究中心

  受近几年世界能源和粮食价格的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和国家信贷紧缩政策的影响,我国连续近30年高速增长的水产品出口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出口速度明显放缓,企业利润大幅下滑。今年9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国际消费市场的萎缩将进一步加重我国出口行业的困难。因此为评估此次危机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及早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11月27日,农业部渔业局和中国水产学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了2008年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形势分析暨中国渔业国际贸易跟踪研究专家研讨会。农业部渔业局市场与加工处刘新中处长、中国水产学会曲宇风副秘书长、渔业国际贸易跟踪研究专家组专家以及部分水产品出口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水产学会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陈述平主任主持。

  经过一整天的激烈讨论和交流,与会代表达成以下几点共识:

  一、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机遇大于挑战,但对特定品种和特定进口国市场的冲击不容忽视。
会议认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由局部向全球蔓延,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全球贸易。
我国主要出口的四大市场-日本、美国、欧盟和韩国作为此次金融危机的重灾区,其消费市场的萎缩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国水产品的出口;
与会专家指出,能源价格的大幅下挫,导致美元坚挺,欧元、日圆、英镑、韩元、澳元、卢布等重要货币都呈现不同程度地贬值;同时一些国家也通过贬值本国货币的政策,增加出口,抵御金融危机。我国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美元化倾向较明显,80%以上的国际贸易通过美圆结算,各国对美圆的贬值将影响我国水产品出口,出口订单减少;
但是尽管金融危机对我国水产品出口将产生负面影响,但其影响程度短时期内是有限,未来水产品的出口是机遇大于挑战。
会议分析认为:我国经过30年发展,水产业已经建立其了相当坚实的基础,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水产养殖业并已经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加工贸易体系,我国水产品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格和生产成本的国际竞争力优势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消费市场的萎缩,只是放缓我国维持的几十年的高速出口增长,但不会导致出口的严重衰退;
专家研究指出,发达国家经济危机导致这些国家国民收入水平下降、消费需求减少,但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水产品的消费需求呈现钢性特征,水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不高,因此全球经济危机不会导致全球水产品需求大幅降低。而且发达国家国民收入水平下降使得这些国家的居民对价格敏感性增强,对价格低廉产品的需求会有所上升,这对主要以价格优势进入国外市场的中国水产品企业是一大利好。例如国联公司总经理陈汉表示:“金融危机使得美国消费信心下降,经济比较低迷,然而,这对对虾产业却是一个利好消息,因为经济低迷,美国消费者在餐馆的消费次数减少,就会到超市采购对虾回家烹饪,反而会增加对虾的消费量。”
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水产品出口整体形势不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对特定出口品种和特定进口国市场产生巨大打击,具体表现在:
1、发达国家经济危机将会极大的改变这些国家居民的消费结构,出外餐饮消费的频率将会减少,对我国面向国外餐饮市场的水产品出口品种造成很大影响,例如我国出口日本的活鳗主要面对餐饮消费,我国活鳗对日出口量在2008年9月同比下降了 。
2、冰岛是全球重要的渔业捕捞国,也是我国水产品来进料加工企业重要原料来源国。由于对冰岛整个国家经济破产前景的担心,严重影响了冰岛与其他国家的正常经济联系,导致我国以冰岛水产品作为原料的来进料加工企业的生产活动难以为继。由于银行现金流断裂,国外水产商难以购买冰岛原材料,国内来料加工企业的生产随之中断;同样由于金融危机,我国国内银行对与冰岛有关的资金往来进行严格审查,使得国内银行很难对进料加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没有国内银行的支持,进料加工企业正常生产很难持续。
3、金融危机导致韩元在半年内大幅度贬值了40%,韩国是我国活鱼主要出口市场,未来活鱼出口是否能得到延续成为问题。
4、金融危机导致的能源价格大幅下挫,使一些石油依赖型的经济体如俄罗斯等国家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消费市场快速萎缩导致包括水产品在内的进口需求大幅下降,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国近几年持续良好的对俄水产品出口态势。

   二、生产成本上升仍是水产品来进料加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
1、人民币升值。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导致我国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的成本优势、后发优势和成长优势逐步丧失,企业消化成本上升压力空间相当有限,出口利润持续下降甚至亏损。例如山东东方海洋公司今年因汇率影响导致公司利润减少650万元以上,山东美佳集团目前已损失2852万元,预计全年将达3500万元。虽然下半年以来汇率相对稳定,但也使有的企业对出口合同有单不敢接或长单改短单,有的企业已减少或暂停水产品加工出口业务。
2、用工成本增长。新劳动法的实施,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和不断增加的社保负担,初步测算,今年以来企业用工综合平均成本上升20%左右。与会企业人士认为,近几个月虽然劳动力价格增长趋于稳定,但由于劳动环境相对较差,再加上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招工难问题依然没有改变。
3、原材料价格上涨。今年以来水产品加工出口的原料短缺状况没有改变,加之受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无论国内还是进口原材料均呈上涨趋势。9月以来,虽然国际能源和原材料大幅下滑,但由于渔业资源状况长期没有得到改善,国外水产原料的价格仍在看涨。
据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提供的材料显示,全省有出口加工企业600余家,工人约17万人。三成企业利润下降,七成企业经营困难。其中约180余家企业经营利润平均仅有6%,同比减少10个百分点;370多家微利;50余家以原料性产品、鲜活性产品出口为主的企业停产。
与会企业代表普遍反应,前一个时期由于生产成本上涨以及国家采取的信贷紧缩政策已使企业经营处于举步为艰的地步,尽管最近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但融资难依然困扰着水产企业。

  三、水产品一般贸易中,日本市场和鳗鱼出口问题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今年1-10月份我国对日本水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下降严重,对日出口主打品种鳗鱼出口首当其中,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
1、毒饺子、三聚氰氨等突发事件对中国农产品的对日出口形成了灾难性的影响。这些突发事件严重打击了日本消费者对中国食品的市场信心,由于这些事件的发生,以经营中国食杂品为主的长江物产店销售额锐减30%以上,以水产品加工为主业的丸三水产株式会社已经完全停止了中国进口水产品原料的使用,以集购物和消闲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店铺“萨提”(SATY)的货架上,中国进口水产品种类所剩无几。
2、日本媒体对中国产食品的过度炒作。在日本,近年来媒体对中国产品的负面炒作也愈演愈烈。在水产品方面,例行公事式的围绕着中国产鳗鱼、中国产杂色蛤、中国产河豚等会在不同的时期以各种可能的口实进行炒作。特别是2008年初的毒饺子事件的发生,日本各种媒体铺天盖地地进行了数个月的轮番轰炸式炒作,严重地影响了中国食品在日本市场的形象,致使日本普通消费者远离中国货。
3、日本不断提高中国产鳗鱼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设置技术贸易壁垒成为日本保护本土鳗鲡产业的手段。早至2001年由于我国鳗鱼出口已经对日本鳗鲡产业造成严重影响,日本鳗鱼协会要求日本政府遏制中国鳗业,采取各种措施打压我国鳗鱼产业。从此来自中国的鳗鱼在登岸时检出禁用抗菌素或超标抗生物并被处理的事件偶有发生,经过媒体炒作,这些事件被张扬成“频繁”违反食品卫生法的事件。通过限制中国产鳗鱼进口和“妖魔化“中国产食品,日本鳗鱼养殖业获得长足发展,2007年日本鳗鱼养殖为22,643吨,同比增加109.2%。
4、虽然导致我国对日本鳗鱼出口量下降的表面原因是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但与会代表对我国鳗鱼质量安全水平很有信心,有企业代表引用了今年4月份《东京新闻》刊载的关于进口食品安全特别是鳗鱼的安全问题的文章《食品的迷信》,该文作者用大量的事实介绍了中国鳗鱼的安全性,指出“中国产鳗鱼的安全标准为世界最高等级”。

   四、国内企业间恶性竞争导致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
我国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自身不具备较强的定价能力,水产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劳动力低廉的优势,利润空间起点就很低且竞争激烈,出口产品价格议价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企业间恶性竞争导致自杀式低价竞争,其结果就是海外消费市场长期享受以我国低廉的劳动力换取的质优价廉的水产品,而我国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
企业间恶性竞争还减弱了我国为扶持出口企业出台的政策的实施效果。有企业反映,10月2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提高水产品出口退税率13%后,国外客商针对我国出口退税政策上调的政策迅速压低产品报价,要求占有12%的利益,而只给国内企业1%的好处,否则定单就转向其他企业,使得我国这项政策的出台最终利好于这些公司的海外下游客商。
五、针对我国水产品出口中出现的问题,与会专家提出了很多对策和建议,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加大对水产品出口加工企业的政策扶持,减轻企业负担。例如减免或者延缓交纳各种税费、进一步提高出口水产品退税率的惠及范围、缩短出口退税时间、使用基准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费用、减轻企业社保负担、建议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取消对质量安全保证没有作用的产品标识、减免检验检疫费用。
(二)、建设切实有效的出口水产行业协会。舟山地区的行业协会提出的“行业自律、总量控制、配额限制、调控出口”具有较大借鉴意义,建议政府出面寻求推广办法。
(三)、拉动内需是稳定我国水产加工业的长久之计。亚洲各国在这场金融危机的侵袭下纷纷转向刺激内需,如何增加中国国内13亿人口的消费,目前已成为全球热点话题。无论是否有现在的金融危机,我国都应走扩大内需的道路,只有通过内需才能从根本上摆脱我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屡屡受挫的被动局面。业界均迫切意识到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建议加强政府层面的政策导向,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针对内陆城市很少消费海产品现状,通过在内地市场召开产品推介会等形式培养新的消费模式。
(四)、加强媒体宣传力度,提升国外消费者对我国食品的信心。建立“国家水产品定期质量安全报告制度”,由政府定期发布具有权威性的水产行业质量报告,对我国水产品进行正面报道;在一些主要媒体如CCTV9、人民日报海外版、对日本发行的《人民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机仓内面向乘客阅览用的读物、及主要网络系统如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站开设宣传我国食品安全状况介绍版面,调动社会相关力量,系统地介绍一批水产品养殖生产基地、优良加工企业、检查检疫机构的相关情况,对海内外逐渐造成一种“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形象和增强各方对产品的信心。
(五)、改革我国现有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制,建立独立的、市场化操作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鼓励企业进行产品质量认证,并提供一定的资金扶持和刺激措施。
(六)、政府牵头成立水产品贸易专家组,提高企业和行业应对国际贸易纠纷的能力,尤其是对某些贸易壁垒的应对能力。
(七)、加强水产品价值链的重组和建设,变“两头在外”为“两头在内”。我国水产加工贸易企业长期处于水产价值链的最薄弱环节,既没有原料收购的定价权,也没有产品销售的议价权。“两头在外”的生产贸易割据一直使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处于被动爱打的境地。有专家指出,在国外资产萎缩的情况下,企业应加强对原料或海外销售公司的收购兼并工作,变“两头在外”为“两头在内”使企业生产贸易利益最大化。
(八)、加强水产海外认证工作,畅通进入国外终端消费市场的渠道。如2005年底,沃尔玛公司要求其采购商在全球采购虾类产品时,生产商必须满足BAP标准要求,并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美国养殖认证委员会(ACC)的认证,否则不予采购。类似的要求还有生态标签(MSC)、社会福利(BRC)等认证。由于这些海外认证都被大型的国外零售商所采用,因此加强认证有利于企业在非常时期扩大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强抵御因金融危机而带来可能的市场萎缩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