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首届稻渔综合种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水产学会稻渔综合种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以下简称“稻渔大会”)在江苏省扬州市成功举办。
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崔利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韩刚,扬州大学校长、教授丁建宁,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教授江敏出席大会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出席大会开幕式。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中国水产学会稻渔综合种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于秀娟主持大会开幕式。
崔利锋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稻渔产业蓬勃发展,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稻渔互促,稳粮增收,绿色安全”的发展底色不断彰显,有力促进了粮食和水产品的稳定安全供给,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战略部署,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新时期稻渔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和要求。为此,中国水产学会研究决定设立稻渔综合种养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稻渔专委会”),并举办稻渔大会,旨在搭建对话交流和协作共进平台,推动稻渔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促进稻渔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稻渔专委会挂靠总站,为总站在稻渔相关领域开展工作提供了新动力和新契机。下一步,总站将配合学会全力加强稻渔专委会建设,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交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开展政策研究与咨询服务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办好稻渔大会和学术年会等重要活动,努力为稻渔产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开幕式后,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科技与市场加工处有关负责同志对《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作宣贯。于秀娟代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发布《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2023)》。《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4295.56万亩,同比增加329.44万亩、增长8.31%;生产水产品387.22万吨,同比增加31.53万吨、增长8.86%。《报告》指出,稻渔产业还面临着科技对产业的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产业链条有待升级、规模化经营水平有待提升等一些瓶颈和问题。为推进稻渔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提出了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强化科技支撑、推动产业链条延补壮强等发展建议。
桂建芳院士、张洪程院士和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教授何建国分别以《从稻田养鱼、稻渔综合种养到生态农业》《把“稻渔综合种养”建成稳粮兴渔的绿色高效产业》《小龙虾养殖产业发展的思考》为题作大会主旨报告。
本次大会以“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共安排了4个专题,围绕稻渔综合种养基础理论研究、适用水稻品种和水产新品种研发、技术集成和模式创新、全产业链发展与实践等内容,采取大会报告、研究生专场报告、墙报展示等方式进行交流,相关科研教学、水产技术推广、生产经营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稻渔从业人员和在校研究生等300余人参会,其中26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19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作研究生专场报告、17篇论文通过墙报进行展示。此外,大会还编印了论文摘要集,收录论文摘要58篇。
本次大会由中国水产学会、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主办,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指导,中国水产学会稻渔综合种养专业委员会、扬州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承办,并得到农业农村部稻渔综合种养生态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